多因脾寒、 心热、 伤食、 惊恐或心肾亏虚所致。
脾寒者, 常因孕妇素体虚寒, 胎儿出生后禀赋不足;或因其母食贪凉, 好饮生冷;或护理小儿失慎, 腹部中寒、 寒冷凝滞、 气机不利。夜属阴, 脾为至阴, 喜温而恶寒, 腹中有寒, 故入夜腹中作痛而啼。
心热者, 常因孕妇脾气躁急, 或平素恣食香燥炙煿之物, 火伏热邪, 内踞心经, 胎儿在母腹中感受已偏, 出生后又吮母乳, 内有蕴热, 心火上炎, 积热上扰, 则心神不安;心生火属阳, 故夜见烦躁啼哭。
惊恐者, 心主惊, 心藏神, 小儿心气怯弱, 智慧未充, 若见异常之物, 或闻特异声响, 而引起突然惊恐, 惊则伤神, 恐则伤志, 而致心神不宁, 故在睡中惊啼。
婴儿多在夜间啼哭不止, 白天正常;或阵阵啼哭, 或通宵达旦, 哭后仍能入睡。或伴见面赤唇红, 或阵发腹痛, 或腹胀呕吐, 或时惊啼, 声音嘶哑。持续时间, 少则数日, 多则经月, 过则自止。
惊恐型夜啼
症状:表现为哭声尖锐,骤然发作,惊惕不安,紧偎母怀,面青,山根青。
推拿手法:推攒竹(2min),推坎宫(2min),揉太阳(2min),揉耳后高骨(2min),揉内关(1-2min);每个手法大约操作两分钟。前四个手法被称作“儿科四大头面手法”,针对头痛、发热等头面问题都可以用。
▲ 攒竹穴位示意图
定位:攒竹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
作用:治疗外感发热。
▲ 推坎宫
定位:自眉头起沿眉头梢成一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
作用:治疗外感发热。
定位: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1寸。
操作:用两拇指桡侧推运或揉。
作用:治疗外感发热。
▲ 揉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乳突下方凹陷处。
操作: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作用:治疗头痛。
定位:前臂掌侧腕横纹中点上2寸。
操作:用拇指端点揉。
作用:治疗宁心安神。
心火型夜啼
推拿手法:清心经(3min),清肝经(3min),清小肠(3min),清天河水(3min);心火为有热,所以操作手法以清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