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神又称五瘟使者,简称五瘟神。其信仰源于古人对瘟疫的恐惧,《素问》五疫之至,皆相染易。道教所信奉的瘟神,传说始于隋唐。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称,隋文帝开皇(581-601年)十一年(596年)六月,有五力士出现在空中,距离地面约有三至五丈,身披五种颜色的长袍,手中各执一物。其中一人手执杓子和罐子, 继续阅读“瘟神”
黄大仙
在我国东南沿海,尤其在港澳地区人们普遍信仰一位神仙,他就是黄大仙。
黄大仙亦称赤松黄大仙,本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区域性的神灵,后被道教所崇奉。近现代,随着华侨旅居梅外,黄大仙信仰也走向海外各国和地区。
黄大仙本名黄初平,晋代人,号赤松子。据《金华府志》记载他曾在放羊时随道士到金华山洞中修炼道法,其兄黄初起四处寻找,不知下落,四十年后才在山洞外相见。从前的羊群早已化成了满山的白石,但初平一声呵叱,石头立即变成羊群。黄初起惊异万分,神仰其弟之功法,亦立志修道。从此,黄初
起留在洞中跟随弟弟一起修炼,不食人间烟火,每天以松籽茯苓充腹,最终得道成仙。因此,有时也认为黄大仙为黄氏二兄弟。也有说黄大仙乃葛洪弟子黄也人。因为民除害兴利,泽被一方,所以民众遂为他在金华山修建起黄大仙祠,又名赤松观,世代祀奉,从此,各地信奉黄大仙的,均以金华为“仙乡”,以赤松观为“祖庙”。祀奉他的庙宁遍布东南沿海一带,以至东南亚及美国。其中浙江省金华市黄大仙祠和香港黄大仙庙最为著名,信仰者云集,香火炽盛。
浙江金华黄大仙祠是近几年来恢复开放的道教宫观,其为黄大仙的祖庙。香港的黄大仙祠亦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宫观,位于九龙竹园区,处于闹市,人称“香港第一大庙”,为“金华分迹”而来。祠中供奉的黄大仙,在香港同胞的心目中是一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的神仙,人说黄大仙对于人们总是有求必应。因此,常常引来无数善男信女对它顶礼膜拜。又因为黄大仙祠处于香港的交通要道,来往方便,所以到此来朝拜的人如潮如涌,终日香火缭绕,热闹非常。
岳元帅
在我国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他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人,其声名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一首《满江红》至今仍为人们所广泛传颂。他被奸臣秦桧以“莫颁有”的罪名害死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追谥为“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为“鄂王’。人们普遍敬仰岳飞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赞颂他精忠报国的英雄业绩,更同情他告冤而死于盛年,所以水远怀念他,奉 继续阅读“岳元帅”
陶元
在湖南长沙市梨镇,有一座陶公庙,里面供奉着陶淡陶垣二位仙人。据《晋书本传·隐逸》记载:陶淡,字处静,晋太尉桓公之孙,夏公之子。幼孤,好导养之术。年十五六,便服食绝谷,却婚娶,家累千金,僮客数十人,淡终日端坐,曾不营问。好读书易,善卜筮,结庐临湘山中,养一白鹿三白鹤以自随。亲故有候之者,辄渡涧水莫之近。州举秀才,遂趋隐罗县(今湘阴)埤山中与侄垣专心修养,若将终身焉。
另据《湖南省志》和《长沙府志》称,陶淡字炎芝,江西鄱阳人,生于晋武帝太康(280-290年)九年(288年)戊申八月十七日。陶垣字太仁,生于晋愍帝建兴(313-317年)四年(313年)癸酉正月十三日,与靖节先生陶渊明为从兄弟。陶垣精医术,习天文,随叔父淡隐迹潜修于临湘山。梁天监(502-520年)三年(504年)甲申陶公叔侄同时尸解,肉躯不朽,遗蜕如生。乡民既惊为异事,又感其遗德,由是景仰,立庙以祀。
施相公
施相公为上海地区信徒崇奉的道教神灵之一。清葛元煦《沪游杂记》称施相公庙在城中虹桥(今上海光庙路复兴东路)上,神的来历不可考证,庙基不过四五椽,求祈许愿的人接踵而至。然《乾隆华亭县志》对其来历却讲得十分清楚,称施相公讳锷,宋时出生,其在山间捡到一个小卵,孵得一小蛇,长大后施相公将其放入筒中。一天,施赴省试,蛇私出乘凉,众见金甲神在施寓,惊呼有怪,持锋刃来攻, 继续阅读“施相公”
开漳圣王
开漳圣王又称“圣王公”、“陈圣王”、“威惠圣王”,是唐代开拓福建漳州的辅助将军陈元光,因率领中原十八姓族开发漳州有功,而被漳州人士奉为保护神。
陈元光,又名陈元华,祖籍河南,父亲是唐末福建地区的军事长官。其父逝世后,陈元光奉旨承继父职,任闽太祖王审知的骑将。当时福建龙溪一带仍然属于没有开发的地区,生产力落后,社会动荡,后来陈元光率军平定了龙溪南靖海澄等七 继续阅读“开漳圣王”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姓吴名本(tao),字化基,福建省同安县白礁村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生。相传其祖先是战国时的吴季礼,子孙向四处发展,传了九世,到了大帝的父亲吴通,母亲黄氏,避乱而南迁,到了福建同安的白礁村。保生大帝自幼非常聪明,地方人工都视其为神童,博学强记,过目不忘,—生茹素, 继续阅读“保生大帝”
三山国王
三山国王即中山国王、明山国王和独山国王,为广东移民供奉的神灵。原为潮州扬阴县的独山、明山、 中山一带的地方保护神。其祖庙为广东省潮州市扬阴县的霖田庙,而台湾最早供奉三山国王的庙是1683年自陈振福等38位追随郑成功的先贤创建的,他们从潮州的祖庙中请出神尊引渡至台湾新竹县南寮港登陆到苗粟北角,于此建庙正式奉祀三山国王圣像。其后他们又在宜兰县冬山乡建立“振安宫”,供奉三山国王神尊。现台湾有三山国王庙124座,主要分布在桃园、苗粟、彰化、高雄等广东人居住的村落,其中著名的有彰化永靖乡甘霖宫、社头乡枋桥头镇安宫、鹿港镇埔仑里霖肇宫、宜兰县员山乡三山国王庙等。
五府王爷
王爷又称“千岁爷”、“某府千岁”、“将军”、“王公”、“大人”、“老爷”、“温王”和“代天巡守”等。在台湾民间,王爷是一般神灵的统称,种类庞杂,至少包括:(1)如石头公树王公等等的自然崇拜,(2)如有应公义民爷的亡魂崇拜,(3)如关公郑成功的英灵崇拜,(4)如瘟王的瘟神崇拜,(5)其它神明的泛神崇拜。然而以台湾王爷信仰的现况,也不难弄清楚他的归属问题,大体可以分为:戏神系统、家神系统、英灵系统、郑王系统、瘟神系统。 继续阅读“五府王爷”
肖太傅
肖太博原为福建泉州的地方神,姓肖名望之,字长倩,东汉时人。少时即博学多闻,曾拜太子太博,后为元帝顾命大臣而遭奸人石显陷害,死时忠心耻耻,坚贞不屈,民诚其节,遂在泉州建庙供奉,尊之为肖太博肖府王爷,祖庙称富美宫。现台湾信仰肖太博的多为泉州籍人士,庙观主要分布在云林县,有麦寮乡的聚宝宫、豪安宫台西乡的泉和宫等,现有分坛700余处。1989年5月,云林县责寮乡光大聚宝宫进香团200多人赴内地参访,实现了到泉州祖庙进香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