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道德

《道德真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继续阅读“何为道德”

“福生无量天尊”不能简化为“无量天尊”

本人入玄门二十余载。记得早年间,时有世人问及“佛家有‘阿弥陀佛”为口头用语,你们道家怎么说?”答曰:“口头禅非宗教之统一模式,不必各教尽有。”那时确实不曾听到类似“阿弥陀佛”的玄门用语。但老修行们在打交道时,常以“慈悲”或“您老慈悲”应之。

  九十年代初,本人云游至东北地区,常往来于关东各庙之间。当时偶尔有顽皮的小道友以“无量天尊”调侃,但若被老道长听到,总以愠色或训诫止之。由于感到新奇,我曾向道友们请教“无量天尊”是怎么回事?原来却是一个趣闻。 继续阅读““福生无量天尊”不能简化为“无量天尊””

道士称谓

       在历史上,随着各朝代文化的影响,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诣,以及担任的教职,配以相关的称谓,择要简述如下:

  天师:指张陵或其嗣号之后裔。但后世也有个别道士称“天师”,如寇谦之(北魏),隋焦子顺,唐胡惠超等。 继续阅读“道士称谓”

道教服饰

      冠服:道士平时穿戴的冠裳和免簪帔以及在斋醮仪式中穿着衣帔的总称。早期道教对于冠服之规定甚为简单,从南朝刘宋陆修静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趋向严格,冠服区别愈加明显。据南北朝《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卷五,对各类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确规定。书称:“服以象德仪形,道士女冠,威仪之先参佩经法,各须具备如本法,不得叨谬。违夺算三千六百。”唐道士张万福《三洞法服科戒文》中的道士冠服分类已趋简化,按法派分为六类。 继续阅读“道教服饰”

道教主要仪范

(1)早晚功课:
早晚功课是全国现有两大派全真、正一派的早晚必修课。早晚课约起于南北朝以后。住观道士每日卯酉二时上殿作课,诵念香赞、开经偈、净心咒、净口咒、净身咒以及《清静经》、《玉皇心印妙经》等经,唱赞礼拜,一是修真养性,二是祈祷崇拜,三是坚定道心,四是为了体现宫观道风的管理。早晚功课现在各常住都按传统定制早晚上殿。 继续阅读“道教主要仪范”

新中国成立后的传戒授箓

(1)全真恢复传戒制度
全真传授戒法,自元朝邱长春真人订立传戒仪范始,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王常月方丈在北京白云观开“三坛大戒”,广度弟子,全真道风大振。 清末民国初,北京白云观、沈阳太清宫、西安八仙宫、汉中张良庙、成都二仙庵等全真道十方丛林都曾多次举办传戒活动。后来由于战乱,一度停止。1947年在四川成都二仙庵举行过后,一直未举行。 继续阅读“新中国成立后的传戒授箓”

道教主要戒律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等。这些戒律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产生的时代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对戒律的观点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下面将其主要者分述如下:
(1)想尔九戒:即“老君想尔戒”,又称“道德尊经想尔戒”。戒文源出于《老子道德经想尔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条。上品戒文是: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下品戒文是:行无欲;行知止师认为,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寿;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伤。想尔九戒成为正一派的主要戒律之一。 继续阅读“道教主要戒律”

斋醮发展概况

    斋醮祈祷,古即有之。早在东汉以前,就有“斋戒”、“醮”、“坛”等的说法,这在《礼记》、《易经》、《高唐赋》、《史记》等书文中均有记载,说明道教斋醮科仪源于中国古代的祈祷仪式。
东汉时期,道教诞生之前,汉明帝永平八年(65),朝廷曾下诏给楚王英,命其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道教诞生后,汉桓帝又亲祠老子于濯龙,文厨为坛,饰淳金釦器,设华盖之座,用郊天乐(见《后汉书》)。可见此时的斋醮祈祷不仅有了坛和供器,而且有了音乐——郊天乐。 继续阅读“斋醮发展概况”

斋醮科仪组成

     举行一项斋醮科仪,往往要通过建坛、设置用品、涌经拜忏、踏罡步斗、掐诀念咒等来共同完成,这其中人(道士)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为所有的这些都是由他们(道教称酸坛执事)来完成的,这一切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斋醮科仪。
醮坛。建醮必先设坛,称为“醮坛”,又称“法坛”。“坛”则指在乎坦的土地上,用土筑的高台,用以祭祀天神和祖先。

现代道教斋醮情况现行道教斋醮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现行道教斋醮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全真派道观
全真派道观:如北京白云观、青岛崂山太清宫、武汉长春观等。全真派斋醮活动包括课诵、接驾、祝寿、祈福、延生、消灾、供天、摄召、散花、施食等科仪。经忏有早晚功课经、三官北斗经、真武、受生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太上三元灭罪水忏、萨祖铁罐施食、全真演教接驾词科、玉皇宝忏等等。 继续阅读“现代道教斋醮情况现行道教斋醮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