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间信仰中,药王的信仰甚为昔遍。因各地民俗的不同,故信幸的药王亦有不同,其中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扁鹊,唐代的孙思邈、韦慈藏、韦善俊、韦古道等。
扁鹊是我国古代的名医,《史记》称其姓秦,名越人,春秋渤海鄞人。他精通医道,曾遇异人长桑君授以秘方奇术,能用肉眼视人五脏症结,遂以医名。他到处行医,在齐国号卢生,在赵国名扁鹊。他行医的特点是能随俗应变。据《新搜神记·神考》曰:“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惜为变。”《列子·汤问》中记载了其为鲁公扈、赵齐婴等人治病时,“剖胸探心,易而置之的情景。另外《史记·扁鹊传》中还记载了扁鹊神诊妙医的故事,如治愈了昏迷七天的晋国大夫赵简子,救括了被人当死的国太子,指出将置齐桓公于死地的不治之症。扁鹊遂闻名天下,被誉为神医。传说黄帝的太医亦名扁鹊,故以其名称之,秦太医嫉妒其高明的医术,暗中派人将其刺杀了。因扁鹊医术神奇,医德高尚,连被人们封为药王,立庙祀之。
祭祀扁鹊的药王庙,以其墓所在地河问任邱县药王庙和其故里鄞州药王庙最为著名。据明人《稗史汇编》说,扁鹊墓在河北任邱县,该地有药王祠,祀扁鹊。祠前有地数亩。前来祈求药王看病的人,先在神前祈告,然后以玟(占卜用具)占卜。若占卜的结果为神灵答应治病的要求,那么就会指出取药的地点。据说,按此法掘土取药,服之辄意。
《宋史·许希传》载,北宋景元年(1034年),仁宗皇帝病卧不起。医生许希以针炙疗法使之病愈。仁宗皇帝遂封其为翰林医官,赐绯衣,银鱼及币器,许希拜谢完毕,又向西拜。仁宗惑问其故,许希日:扁鹊,臣师也。今者非臣之功,殆臣师之赐,安敢忘师呼?乃请以所得之财修扁鹊庙。仁宗遂敕封建扁鹊庙于京城西隅,诏封为灵应侯,后来明朝又封为神应王。学医者竞相求拜。
相传药王扁鹊的生日为每年的四月廿八日,据清初高士奇《扈从西巡日录》云:每年四月廿州民间有药王会。时黄淮以北,秦晋以东,商旅云集,来此贸易,江湖艺人,集此献艺。但见幕账遍野,声乐震天,如此者二十来日方止,可见规模之盛。其俗一直沿至今日。
药王中最有名的是唐代神医孙思邈。《旧唐书》说其为京兆(今陕西省耀县)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性好道家之学,兼通佛典。北周宣帝时(579年),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后期隐居终南山,行医修道,隋唐统治者屡次派人到山中请他至京城做官,均辞谢不前,志在山林,一心向道,终其一生。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赠封为“妙应真人”。
孙思邈擅长阴阳术,在道教养生和医学方面多有建树,其自注《老》、《庄》,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世,主张治病时必须天人合一,认为“天有四时五行,寒暑选代”,人亦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寝”为之应,天转运,“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为霜雪,张而为虹霓”,谓此为“天地之常数也”,人“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营)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称此为“人之常数也”。二者相结台,“阳用其神,阴用其精,天人之所用也。”指出“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隔而为痈疽,弃而为喘,乏竭而为樵枯”,必须“诊发乎面,变动乎形”,以此论天地,亦如此。所以提出“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孛慧飞流”为天地之危诊;“山崩土陷”为天地之痈疽,“奔风暴雨”为天地之气喘,“川渎竭涸”为天地之焦枯。提倡“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圣德,辅之以人事”,最终使“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日消之灾”。后人以此理论治病,救括了许多人,因此后人尊称他为“药王”,又称之为“真人”。
孙思邈一生隐修的地方甚多。据说曾在五台山隐居过,为了纪念他,后人遂将五台山称为药王山。唐初“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曾经评道:“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持诘耳。其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生之俦也。”及明末清初时有《药王救苦忠孝宝卷》讲孙思邈救白蛇,后得道成为药王的故事,该故事曾广泛流传于民间。旧时药坊多奉其为神,且于四月廿八日举行药王会,以示敬奉。
三韦为唐代的韦慈藏、韦善俊、韦古道,他们因为医道高超被人们尊为药王,同时被道教所倡而流传于民间。韦慈藏为唐一代名医,《日唐书》日其为京兆(陕西西安)人,后来称为韦真人。《月令广义·五月令》称五月十五日药王韦真人的生日。韦善俊是唐武则天时候的人,《列仙全传》卷五称其十三岁奉长斋,后遇一道士授以金丹秘要。常携一条黑犬,呼之为乌龙。一日黑犬化为乌龙,韦善俊乘之仙去。韦古道,又称韦老师,西域天竺人。开元(713-743年)中入京师,系葫芦数十枚于腰问。广施药饵,治病多见奇效。唐玄宗召入宫中,赐号药王,朝野称之为药王菩萨。
全国各地遍布药王庙,其中最大的且供奉较全的要数河北安国的药王庙。庙中供奉东汉开国功臣邳彤,在邳彤神像两侧,奉祀华陀、张介宾、扁鹊、张仲景、孙思邈、三韦等十大名医,岁时祭祀,香火极旺。